闲来无事,带着儿子到铁塔公园赏荷,竟意外在公园偏僻处发现几株一人多高的小桑树,柔嫩的枝条上面还结着几颗红红的桑葚。看着桑葚,顿时勾起我对故乡的回忆,想起故乡那久远的桑树,想起儿时那甜甜的桑葚。
桑树在农村原本是一种极为普通的树木,在我童年的记忆里,田间地头、路旁院落,可以说是随处可见。在模糊的记忆里,当时不少农家还养着蚕。蚕最喜欢吃是桑树的嫩叶,这也可能是桑树在当时广泛种植的原因吧。作为那时农村的孩子,经济条件很差,很多人家甚至连温饱都顾不上,更别提孩子的零食和玩具了。于是很多孩子就成群结队的自我寻找乐趣,在村内田野四处采摘可以吃的野果,桑葚就是其中最受孩子们欢迎的野果。
桑葚的外形和现在的草莓相似,但是要比草莓小的多,味道也没法比。可是在当时,我们很多小伙伴可是整天掰着手指头盼着桑葚成熟。桑葚刚结果时是青青的小果,后来就慢慢的长大变成了红色。这时的桑葚就可以吃了,但是它的味道是很酸的,放进嘴里会把小伙伴们酸的叱牙裂嘴。就是这,也挡不住有野果吃的兴奋劲。如果能再等上几天,红红的桑葚就变了颜色,成了紫色,它颜色的变化和现在的葡萄很相似。不过这时的桑葚却是食用的最佳时期。拿一颗桑葚放进嘴里,一股说不出的味道甜彻心扉,比起任何水果都强似百倍。直到今天,每每想起桑葚,都有一种甜蜜的感觉涌上心头。
在故乡村子西南角十字大街旁边有一棵老桑树,树干粗大,要两个人合围才能抱住,它也是全村最大最老的桑树。夏日里,老桑树巨大的树冠遮天弊日,是全村孩子们玩耍的地方。在桑葚成熟的日子,孩子们就盼望着刮风。大风一起,树枝沙沙作响,摇曳之中,诱人的紫色桑葚象下冰雹一样“哗哗”落到地面,溅起后滚动几下就稳稳的停在面前。于是孩子们就欢呼着在地面拣拾桑葚,甚至来不及清洗,在裤子上擦擦尘土迫不及待的放进嘴里,顾不上品尝味道,就手忙脚乱的奔向下一个桑葚。来回奔跑中,免不了你碰我,我撞你,有的还被撞翻在地。那时侯的孩子们玩的极为开心,爬起来后,裂嘴笑笑,没有一句埋怨话语,就奔跑着拣拾桑葚。等到每个孩子都吃个肚皮溜圆时,互相看看,忍不住哈哈笑成一片。原来每个孩子的嘴上都是黑乎乎的,象墨水抹上一样。裤子和背心上也是惨不忍睹,一块紫,一块泥。
桑葚并不是哪个地方的都可以吃的,在农村坟地上或者坟地旁边的桑树上所结的果实就没有人愿意吃。因为大人们经常吓唬孩子,说这个地方的桑葚吃后头发要变成白色,小小年纪就成了“少白头”,长大娶不上媳妇。在大人们的恐吓中,没有一个孩子跑到坟地的桑树上采摘果实。于是,看着一颗颗丰硕的桑葚,我们往往会舔舔嘴唇,可就是没有人敢前去采摘。现在想起来,还感到十分好玩。想想大人们话是没有道理的,可能是他们存在心理上的避讳吧。
随着时间的变迁,我也走出故乡,在他乡上学、工作,至今已经好多年了。偶尔回乡,再也见不到能够勾起我满腹相思的桑树。儿时村内那棵老桑树也早已寻觅不到它沧桑的身影,更别说那甜甜的桑葚了。每每想起,一股浓浓的思乡情绪都会涌上我的心头,几时才能见到故乡的桑树,再次尝尝哪甜甜的桑葚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