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  设为首页 / 添加收藏 / 返回首页
        当前位置: 法学园地 -> 法官札记

        雨中白洋淀

          发布时间:2015-07-12 08:41:16


            中学时代,就无数次从孙犁先生笔下听说过白洋淀,那一簇簇随风摇曳的芦苇,那一朵朵迎风怒放的荷花,那一艘艘劈波斩浪的小船,那一场场雁翎队员漂亮的伏击战,无不在我脑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。白洋淀,一个充满着神奇和美丽的地方,长期萦绕在我的心头,使我急于一睹而快之。不久前,在一个偶然的机会,我路过白洋淀,亲身感受了她那无穷的魅力。

        说实话,在来白洋淀之前,我对她的印象还仅仅停留在那些美好的文字中。有小兵张嘎的传奇经历,有雁翎队队员抗击日军不屈的故事,更多的则是深秋时节那一望无际的芦花荡,那初夏时节娇艳欲滴的荷花淀。可以这么说,白洋淀的故事说不完,白洋淀的名字也广为人知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来到白洋淀时,恰好是一个阴雨日子,细雨时停时下,给这次的水上之旅增加几许说不出的乐趣。谈妥价钱后,我们选择了一条最普通的小木船,也许只有小木船才能真正让人体会到白洋淀的韵味。艄公是一位六十余岁的老者,身姿矫健,行动敏捷。按照惯例,向岸边同伴喊上一声“开船啦!”小木船就稳稳的向淀中深处驶去。坐在窄窄的小木船内,但见老艄公轻松自如的摇动着双桨,两岸的芦苇丛轻飘飘的向身后驶去。我和身边的同事不约而同的在心中默默念叨着,这就是课本中描述的白洋淀、荷花淀?怎么没有记忆中的那么美啊?看到我们一脸迷茫的样子,老艄公笑了,边划桨边给我们讲解着白洋淀的故事。

           白洋淀是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,面积 336 平方千米。这里水产资源丰富,以大面积的芦苇荡和荷花淀着称,素有华北明珠之称。抗日战争时期水上游击队——雁翎队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。这里水域辽阔,风景秀丽,气候宜人。春天她芦苇出水,满淀青翠,清晨的红日映透淀底,好象披上绿带霞衣;夏天她淀水涨满,鱼跃水面,绿苇摇曳,菱叶灿灿,荷花吐艳,一派水乡景色;秋天她芦花纷飞,稻谷飘香,鸭鹅成群,莲菱遍布,小舟穿梭往来,渔歌此起彼落;冬天她地冻冰封,一片碧玉,恰似一幅巨大的明镜镶嵌在冀中的原野上。就在这里,曾经上演出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传奇故事,伴着我们几代人成长的小兵张嘎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。透过老艄公的讲解,让我们对白洋淀充满了一层迷人的色彩。

           在老艄公引人入胜的讲解中,小木船轻轻的行驶在窄窄的航道上。阵阵凉风袭来,令人心旷神怡,流连忘返。水面上时不时跳出几条小鱼。放眼四顾,但见两岸丛丛芦苇亭亭而立,形成一片青翠的芦苇荡,随风摇曳在淀子中间。嗅着那阵阵水草交融的清香,偶尔可见几只不知名的水鸟,在水面掠过,消失在芦苇深处。瞻顾身前身后,一只只满载游客的小船排成一支长长的队伍,游弋在芦苇荡中,简直就是一幅醉人的泼墨山水画。正陶醉间,忽然感觉脖子一凉,耳边传来一阵“咯咯咯!”的笑声,原来是相对而行的几个小姑娘手捧水枪在向我们“开火”。尽管素不相识,看着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,我们也是报之一笑。身边仿佛浮现出雁翎队员、小兵张嘎在水中伏击日军的场面。

           因为来的正值夏季,满眼看到的都是青翠的芦苇荡,一直让我无法想起孙犁老人笔下那随风摇曳的芦花,那又该是一幅多么美的风景。你看,老人那细腻的笔触,将白洋淀美丽的景色描绘的一览无余。“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?不知道。每年出多少苇子?不知道。只晓得,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,全淀的芦苇收割,垛起垛来,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,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。女人们,在场里院里编着席。编成了多少席?六月里,淀水涨满,有无数的船只,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,不久,各地的城市村庄,就全有了花纹又密、又精致的席子用了。大家争着买:‘好席子,白洋淀席!’”透过一望无际的淀子,我仿佛看到深秋时节那一片银白的世界,水面那笼起的一层薄薄透明的雾,风吹过来,带着阵阵新鲜的荷叶荷花清香,好一片美丽的淀子,好一片迷人的芦苇荡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来到白洋淀,除了芦苇荡之外,还有那大片大片的荷花淀让我着迷。置身于荷花淀边,看着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荷花,简直给我以心灵的震撼。细雨蒙蒙中,但见那密密层层的大荷叶,随风舒展,就像铜墙铁壁一样。大大小小圆圆的荷叶,有的平铺在水面,晶莹剔透的水珠在叶面,水波轻轻晃动叶子,水珠就会散成更小的水滴在叶面上滚来滚去,煞是可爱。荷叶亭亭玉立,舒展着鲜绿的叶片,微风吹过,轻柔地摆着迷人的小蛮腰。粉的、白的、红的,那一簇簇盛开的荷花高高挺出水面,尽情的伸展着身姿,在细雨中尽情透出醉人的娇艳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在雁翎队纪念馆,我们看到了那首描写游击队员抗击日军侵略的《雁翎队之歌》,至今读起仍让人热血沸腾,催人奋进。在嘎子村,我看到了张嘎家、英子家、胖墩家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。而张嘎家门口则再现了故事片《小兵张嘎》中汉奸翻译官在县城外抢吃西瓜的场景,不少游客纷纷拍照留念。看到这场景,顿时让我回味起儿时《小兵张嘎》的故事。在看风景的同时,更多的还是让我回味过去,寻找革命先烈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,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只有来过白洋淀,才能切身感受到她的无穷魅力。白洋淀,这充满红色和传奇的地方,有机会我肯定还会再来看你。

        责任编辑:h    


        关闭窗口

        您是第 2929382 位访客


        Copyright©2023 All right reserved  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