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过得好快,不知不觉间又临近中秋佳节。看着大大小小的超市里摆放琳琅满目的各式月饼,顿时勾起我对家乡老月饼的记忆。那种甜蜜与幸福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。
俗话说,大人盼种田,小孩慌过年,这话一点不假。对于农村的孩子们来说,重要的是在过年过节时可以吃到平时见不到的好东西。八月十五中秋节,就是我们一个让孩子们期盼已久的日子。不管家庭条件好的或者差的,这一天都要杀上一只鸡,香喷喷的炖上一锅菜,买上几斤老月饼。在进入阴历的八月后,乡下的农村就开始热闹起来,家家户户都忙着串亲戚,送月饼。
那时的老月饼做法、用料都很简单。面点师傅走街串巷,拉着自制的土式烤箱进行加工。随着“烤月饼啦!”吆喝声起,不少人就会用竹篮拎出白面,让师傅进行加工。白面、冰糖、鸡蛋、青红丝这些普通的东西,经过面点师傅的调理,放在刻好的月饼模子里,再小心的放进烤箱,不多时一个个又大又圆的老月饼就出炉了。和现在的精致小月饼相比,家乡的老月饼显得十分土气。像烧饼一样大小,四周是一圈整齐的齿轮,正面是刻好的“中秋月饼”字样。咬上一口,硬硬的,甜甜的。
加工好的月饼轻易不会让吃的,每年这时,爷爷就会拿出提前买好的包装纸。说是包装纸,其实就是农村最普通的麦秸黄纸。用小刀切割成四四方方,然后拿出一个老月饼,两角对折,再在外边放上一张红色的标签,上面基本上都是印着“中秋月饼”“中秋佳节”字样。再拿出纸质的绳子,对折系成十字扣,于是月饼就算是包装完成。等到走亲访友结束后,时间已经到了八月十五。
在我们那个地方,讲究的是在十五这天晚上月亮升起时“圆月”。在院内堂屋门前摆放一张小木桌,放上月饼、火烧、苹果、西瓜等物品,再点燃几根香火,由年长的老人代表一家向上天祈福,保佑来年风调雨顺,阖家平安。等到这一切结束后,在明亮的月光下,爷爷就会拿起刀,将月饼切成整齐的小块,就像一个个小小的月牙。等分到我和妹妹手中时,我们早已经是迫不及待了。抓过月饼,顾不上品味,就狼吞虎咽的送到口中。等到吃完时,还没有品出月饼的滋味,只有嚼到冰糖时,才会用心的漱上几口。吃月饼讲求的是团团圆圆,全家人要分吃一个月饼,这个传统在我们那儿延续了好多年。
在我的印象深处,明亮的月光下,乡村是那么的醉人。家家户户不时传来阵阵笑声,饱含着对一年中丰收的喜悦,对来年幸福的期盼。那象征着幸福团圆的老月饼,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它自身的价值。
后来,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,各种各样款式新颖的月饼相继走进我们的身边。豆沙馅的、草莓味的、肉馅的等等,吃着这精致的小月饼,我一直觉得索然无味。再也找不到我记忆深处的老月饼留给的开心和甜蜜,那甜甜的冰糖,那味道独特的青红丝,那嚼在口中硬硬的感觉,不知什么时候消失的无影无踪。愈到中秋节,我愈加怀念家乡的老月饼。